白刺简介: 白刺,白刺属蒺藜科小型灌木,株高1米左右,多分枝,少部分枝直立;与沙棘、枸杞统称为“三刺”;白刺喜盐碱,具有较强的耐盐碱、耐干旱、耐严寒特性。可在土壤含盐量百分之一、PH值大于10的中重度盐碱地上和年降水量200mm左右、温度零下40度的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,生命期达70年以上。为盐碱地及荒漠平原典型植物,是我国寒温、温和气候区的盐渍土指示植物。 白刺概述 1、白刺的形态特征 灌木,高1-2m,多分支。枝开展或平卧斜身,小枝灰白色,尖端针刺状。叶通常2-3片,簇生,宽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18-25m,宽6-8m,先端钝圆或半截,全缘。聚伞花生产枝**,较稠密,萼片5枚,绿色;花瓣5枚,白色,雌蕊10-15枚;子房3室;核果卵形或者椭圆形,熟时深红色,长8-12mm,宽8-9mm,果核窄卵形,长5-6mm,尖端短渐尖。 2、生物生态学特征 白刺为具肉质叶的灌木,枝叶十分茂盛,可阻拦积聚风沙和枯树叶。喜沙埋,埋后枝节生出不定根,逐渐形成丘状沙堆,堆大小不一,一般高1-1.5m,高者可达2-3m乃至5m,枝条高度一般仅20-50cm。 白刺一般在4月下旬萌发,5月开花。此时枝叶还在继续生长,7月中旬核果成熟时,当年营养*增长,叶片数渐增。雨季来临时,自不定根处再生新枝条,到8月底生长稳定,核果脱落,生物量也较高。9-10月逐渐枯萎,开始落叶,生物量渐减。 白刺结实率相差悬殊。某些株丛仅数粒种子,一般产量较高的株丛,果实可达5kg,种子为1kg左右(种子占果实重的20%)。白刺在幼苗期(1-2年实生苗),地上部分仅两个分枝,高度达4cm,地下部分的主根入土深达16cm,二者相差3倍,主根为褐色,圆柱形,直径0.1m,侧根不发达,仅分布在沙面下3-6cm之间,有少量侧根。 白刺在盐碱地生态治理上,具有耐盐碱,抗干旱性非常强树种,白刺能在土壤PH值8-11之间能在纯盐碱上生存。 白刺吸收水分非常小,蒸发量非常低,白刺能保护地表水,留住地下水,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平衡,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。 白刺在中药上开发前景非常看好,白刺根、叶、果都是非常好的中药材,特别是果在中药上开发室非常珍贵的中药材。(白刺含有18种氨基酸(包括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苏氨酸等9种),调节人体氨基酸代谢,解除氨毒及生成生物活性物质;并且含锌、硒、钙、钠、钾等20多种微量矿物质元素,叶含黄酮、氨基酸含量是沙棘的2—10倍。) 据日本*药理研究证明了白刺对降血压、脑血栓、心脑血管病、气管炎、胃病、**肺病、月经不调、滋阴补肾、调经活血、清肠、消化不良、美容养颜、*等各种疼痛疗效非常显着。